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人才队伍 > 工作动态

广州海洋局陶军、邓希光当选全国地勘行业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

来源:地调局广州海洋局 作者:朱夏 薛俊辉 发布时间:2017-10-24

日前,全国地勘行业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陶军当选全国地勘行业“十佳最美地质队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希光当选“最美地质队员”。

陶军,现年54岁,1984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和深海探查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的第一线,先后参与或承担了珠江口盆地工程地质调查、大洋矿产资源调查、南海水合物资源等调查研究工作,以及深海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在海上工作超过了两千天,储备了扎实的海洋地质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海上实际工作经验。

2008年-2017年,陶军率领“海马”号团队艰苦攻关,勇于探索,历时6年,依靠国内技术力量突破和掌握了大深度作业级遥控潜水器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4500米作业级深海遥控潜水器“海马”号(ROV),于2014年顺利通过试验验收,是迄今为止我国下潜深度和系统规模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ROV系统,实现了我国在深海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领域“零的突破”。并完成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已成功应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矿产资源调查。首次发现显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活动性标志,并命名为“海马冷泉”。填补了近20年来我国在海山结壳资源区的一项技术手段的空白。成果先后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第二名,“地质科技十大进展”等。2016年,陶军当选中国地调局“杰出人才”。此前曾获得“全国海洋人物”、全国“十佳标兵”、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邓希光,现年48岁。2003年博士出站后来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从此踏上了海洋科学考察研究的征程。10多年来,先后参与了大洋科考、深海资源科考、南极科考等10个航次30个航段的海上调查工作,担任了7个航段首席科学家和17个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主持或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科考及研究工作。他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2013年中国地调局开始组织开展大洋稀土资源调查。作为该项目负责人之一,连续5年,邓希光担任航次调查首席科学家或首席科学家助理,组织开展了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稀土等新资源潜力探查,选定有利靶区,圈定了深海稀土资源成矿远景区。大洋科考中,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现高覆盖率和高丰度的深海资源,为我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拓展了新的领域。“海洋六号”航次南极科考期间,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及登陆考察队队长,带领队员克服地形复杂等困难,圆满完成登陆考察任务。此外,他参与了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深潜试验区选址工作,并在2014年搭载“蛟龙号”下潜到海底5755米,成为地调局系统第一位下潜且下潜深度最深的科学家。曾获中国大洋协会“中国大洋工作优秀工作者”、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1月,邓希光作为大洋科考队员代表,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慰问。

据了解,第二届寻访“最美地质队员”活动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承办,共评选产生第二届100名最美地质队员,其中包括13名“十佳最美地质队员”。此前,广州海洋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曾当选第一届全国地勘行业“十佳最美地质队员”。

2013年陶军于南海水合物钻探航次

2017年邓希光在南极科考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