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地质人才 > 优秀地质人才 > 优秀第二批

宋扬

来源:中国地调局人教部 发布时间:2018-09-05

宋扬,男,34岁,博士,专业技术七级,资源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副主任。专业方向:区域成矿学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作为第二负责人,助力和科技支撑多龙整装勘查区取得找矿重大突破,为发现和勘查评价我国首例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矿作出贡献,预测铁格隆南矿床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探讨了多龙铜矿成矿地质背景,构建了从早侏罗世到晚白垩世大地构造演化模式,为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不断取得找矿新发现做出重要贡献。通过矿床学研究证实了青藏高原存在早期隆升,深化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认识。首次发现了河北金厂峪金矿印支期成矿时代,确定矿床成因,建立了金厂峪式金矿的成矿模式。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作为第三完成人,向中铝资源公司提交了《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影响找矿突破的关键找矿标志和找矿地质条件研究报告》,铁格隆南探获铜(332+333+334)资源量1098万吨、拿若探获铜(332+333)资源量251万吨。确定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大型资源基地调查的部署方向,协助编制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50万地质图;组织专家编制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造山带填图、地球化学调查、高光谱遥感等工作指导书,待出版发行后指导服务行业工作。努力践行大型资源基地绿色调查与勘查,并在中国地质学会2017年地质年会上,召集并主持了“能源资源绿色勘查开发青年论坛”。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经西藏空军批准,首次在青藏高原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引入无人机作业,选取了六种机型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试飞,最终获得成功。在多龙矿集区发现白垩纪古风化壳,确认矿床形成之后经历了短暂的剥蚀即被安山岩覆盖,这种矿床改造、保存特征在西藏尚属首例,建立了铁格隆南式保存模型。首次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抢救性”回收利用的含义和范围,提出了相关矿政管理建议,调查成果在内部资料和管理刊物中发表。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地学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国际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5篇。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协助带领并推进国土资源部“西藏主要成矿带大型-特大型矿床勘查评价和研究”创新团队建设,团队人数稳定在30人左右。主持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初步建成8-10人的区调团队。本人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五届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三届杰出青年”。作为硕士生导师,正在培养硕士生1名,协助培养硕士、博士生8名,4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