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地质人才 > 优秀地质人才 > 优秀第二批

章 程

来源:中国地调局人教部 发布时间:2018-09-05

章程,男,52岁,博士,专业技术三级,岩溶所岩溶动力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室主任。专业方向:岩溶水文地质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首次发现岩溶区地表水体中存在高含量惰性有机碳,14C等分析岩溶作用形成的碳汇在百年尺度上是稳定的。发现西南岩溶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钙原位沉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碳汇,产生比温带岩溶区高多倍的碳汇量,固碳潜力更大,指出河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岩溶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植被演替或恢复可促进岩溶作用,即石漠化治理可增加岩溶碳汇,从灌丛到次生林地再到原始林地,由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可增加2到8倍,研发碳酸类(弱酸)离子自动化连续监测技术方法,为碳汇量估算精度提高与梳理人为干预实现增汇途径奠定技术方法支撑。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主持完成部行业专项项目“我国典型岩溶动力系统碳汇动态监测与评价”,在碳汇监测与评价方法改进等方面获得突破,研发的水体土壤二氧化碳高分辨率在线捕捉技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综合研究”等项目中得到应用,证实了岩溶碳汇的稳定性以及人工增汇的可能。主持完成IGCP598“环境变化与岩溶系统可持续性”项目,推广岩溶碳循环监测新方法,将建设碳汇监测站的技术手段推广到“一带一路”岩溶区,建立泰国热带岩溶碳汇国际监测站、洞穴和土壤碳循环监测点。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开展岩溶碳汇的稳定性研究,研发了一系列高精度的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包括便携式水中二氧化碳分压测试技术、便携式水陆两用温室气体采集设备、土壤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洞穴滴水的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以及取样装置、洞穴二氧化碳浓度与温湿度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相关监测技术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推动了岩溶碳汇研究技术方法的进步。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开展岩溶碳汇的稳定性研究,研发了一系列高精度的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包括便携式水中二氧化碳分压测试技术、便携式水陆两用温室气体采集设备、土壤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洞穴滴水的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以及取样装置、洞穴二氧化碳浓度与温湿度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相关监测技术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推动了岩溶碳汇研究技术方法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