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地质人才 > 杰出地质人才 > 杰出第三批

匡增桂

来源:中国地调局人教部 发布时间:2018-09-05

匡增桂,男,34岁,硕士,专业技术九级,广州海洋局工程师。专业方向:天然气水合物勘查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在水合物试采工程中担任地质组副组长,负责提出水合物试采生产井及监测井井位。针对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条件,创新提出了“构造控制下水合物系统二次聚集成藏”理论,揭示了试采区水合物在断层控制下分解,并二次聚集成藏的过程。该理论成功解决了试采区水合物动态成藏等基础地质问题,指导了试采井位的选取,丰富了水合物成藏理论体系,为水合物试采成功奠定了地质基础,并在后续的试采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总结了“冷泉”特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根据这些“冷泉”标志,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部署了2个ROV观测站位,后被“海马”号证实为活动性冷泉,在这2个站位发现了大范围的双壳类生物群、甲烷生物化学礁、碳酸盐结壳、菌席和气体渗漏等活动性“冷泉”标志,同时记录了海底低温异常和超高甲烷含量异常。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活动性“冷泉”,ROV观测站位的准确提出,将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海马冷泉”的实际调查,为“海马冷泉”的发现做出了突出贡献。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针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创新提出了地貌-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水合物勘查新方法,该方法的提出改变了原来单纯依靠对BSR(似海底反射)的识别来判断是否存在水合物的思路,而是强调游离气在运移过程中以及水合物在成藏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异常标志,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异常标志来寻找高通量高饱和度水合物藏。通过评估水合物钻探发现的异常标志,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合物地貌-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并在2017年水合物试采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些水合物找矿标志的提出,丰富了我国水合物勘查 理论及方法。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在2017年水合物试采过程中,带领地质组团队圆满完成了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储层精细评价、岩心描述、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试采井位部署等地质工作,为水合物试采成功奠定了基础。地质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及飞速的成长,组员张如伟已经成长为地球物理处理及解释方面的专家,康冬菊也已经成为测井解释及储层评价方面的专家,匡增桂同志也因在水合物试采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被评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的金锤奖以及水合物试采工程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