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工作部署

来源:中国地调局 发布时间:2017-02-22
        “十三五”是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是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发挥专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延伸工作深度,强化转化应用,服务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支撑南疆四地州、西藏和四省藏区、乌蒙山、赣州四县脱贫攻坚,围绕特色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及应用示范,围绕饮水安全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围绕特色矿产勘查开发开展矿产地质调查评价,围绕能源安全保障开展油气地质调查,围绕城镇化建设开展工程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围绕绿色矿山开展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围绕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围绕地方地质人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强力支持贫困地区人民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统筹部署,服务全国脱贫攻坚。坚持需求驱动、问题导向,加强各类专项资金整合,统筹部署扶贫区地质调查工作,加强与地方有效衔接,统筹部署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服务全国14个片区2875万贫困人口脱贫。在重点找矿远景区,部署实施1:5万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加快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尽快实现贫困区全覆盖。在特色农业区、示范区分别部署实施1:5万、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引领建立特色农产品示范推广基地。在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西南岩溶贫困区,部署实施石漠化综合地质调查、缺水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实现缺水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全覆盖,支撑解决贫困区的饮水难题。在秦巴山区、吕梁山区、罗霄山区、乌蒙山区等,重点部署实施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资源调查,服务防治减灾和地质公园建设。
        二是突出重点,助力西藏和四省藏区脱贫攻坚。针对西藏和四省藏区能源、铜、金、铅锌、铬、锂、钨、锑等矿产资源优势, 每年经费投入6.5亿元,助力西藏和四省藏区136万贫困人口脱贫。重点部署实施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西南三江有色金属资源基地、青藏高原北部盐湖锂等新能源资源、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资源基地、滇西北铜铅锌资源基地藏中、藏南、三江、川西等地区优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以及羌塘、伦坡拉等地区油气资源调查。2020年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重点找矿远景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全覆盖,摸清特色矿产资源家底;支撑西藏羌塘盆地、伦坡拉盆地等地实现油气突破,形成一批大型优势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绿色矿业勘查基地。
        三是立足特色,推动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和社会稳定。立足南疆四地州油气、锰、铅锌、铁、铜等优势资源,加快推进能源资源地质调查,支撑新疆油气体制改革试点;开展战略新兴及大宗紧缺矿产资源调查,支撑南疆四地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每年经费投入约3亿元,推动南疆四地州90万贫困人口脱贫和社会稳定。重点开展塔里木深层油气资源调查,提供招标区块,支撑新疆油气体制改革。开展南疆大型矿产资源勘查基地综合调查评价,集成应用深地资源、深空对地观测技术,实施深勘精查,促进形成8—10处锰、锂、钾盐、晶质石墨、铜、铅锌、铁、金勘查开发基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综合利用实验研究,推进勘查基地向开发基地转化,促进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开展1:5万水文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查明塔里木盆地北缘重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评价地下水资源与开发潜力,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开展喀什、伊宁—霍尔果斯等城市地质调查,为城市供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开展伊犁盆地1:25万和农业示范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土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状况、土壤污染和有益元素分布情况,服务农业现代化。
        四是精心实施,支撑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脱贫攻坚。针对乌蒙山每个地区脱贫攻坚的具体需求,精心实施地质调查工作,每年投入经费不低于1亿元,支撑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373万贫困人口脱贫。在四川屏山县、贵州黔西县、云南昭阳区部署实施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5250平方千米,建成3—4个特色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在四川普格县、云南大关县、贵州纳雍县等部署实施1:5万水文地质调查25650平方千米,实施探采结合井210口,建立4—8个扶贫供水示范工程,支撑服务解决缺水群众100万人饮水困难问题。针对四川普格石灰石矿、金阳地区磷矿,贵州威宁、赫章方解石矿,云南镇雄石灰石、盐津石英砂部署实施矿产调查评价,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面积近3万平方千米,提供25—30处可供勘查开发的矿产地。与云贵川三省国土资源厅统筹安排乌蒙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在四川古蔺县、云南绥江县、贵州七星关区等部署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7000平方千米。开展清洁能源资源基础地质调查,在雷波—永善等地区开展页岩气调查,在四川古蔺县和贵州习水县等开展煤层气调查,在贵州威宁、四川沐川、云南武定等开展地热调查。部署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3800平方千米,实施调查与参数井21口。开展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在贵州纳雍县、云南镇雄县等部署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300平方千米。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在贵州威宁、云南彝良、四川马边、沐川等地区部署14个县岩溶、丹霞等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调查,科学评估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价值,提出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及保护建议,支撑建成3—5个地质公园。在地质灾害严重县乡镇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技术培训,服务地方地质人才建设、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
        五是示范引领,促进赣州四县贫困人民群众如期脱贫。加大地质调查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2016—2018年三年安排经费不低于3亿元,确保赣州四县40万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前,实现特色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缺水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重要矿产远景区矿产地质调查“四个全覆盖”。充分调动各直属单位积极性和主动性,举全局之力,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加快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2018年前,在赣县、于都、兴国、宁都等县域,每个县建成1—2个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实施探采结合井300口,为每个县勘查评价1个城镇应急水源地,解决100个贫困村5万人以上人口的缺水问题,建成1—2个扶贫供水示范工程;与江西省地勘基金衔接,提供6—10处可供勘查开发的矿产地,提交3—5处地热水资源地,形成2处钨、锂辉石金属矿产开发基地,6处萤石(兴国)、高岭土(寻乌)、耐火粘土(瑞金)等非金属矿产开发基地,提交一批矿产资源储量,建立1—2个矿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在兴国县实施地质灾害治理示范工程1处;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与利用示范,实施矿山环境改善示范工程1处,支撑绿色矿山建设;开展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调查示范工程,在兴国县宝石寨、宁都县翠微峰及寻乌县青龙岩开展地质遗迹专项调查,为建设2—3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确保2018年赣州四县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2020年,进一步加强赣州四县的地质调查工作,夯实脱贫基础,防止返贫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