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2016地调成果之三:科技创新引领地质调查取得重大进展

来源:中国地调局 发布时间:2017-02-22

1. 积极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

一是科学编制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创新总体方案,分别设立了地质调查工程予以支撑。二是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建实建强了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并积极推进了地球深部探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三是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藏地调院、福建地调院和冶金地质总局等数十家单位,成功申报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经费4亿元。四是启动了光学卫星星座建设项目,初步建成国产卫星国土资源数据保障系统、卫星-航空-地面一体化遥感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国土资源卫星中心建设。

2. 实施能源调查五大科技攻坚战

一是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开展了井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优选3口试采井位,创新研发了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锁定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作业平台,完成了试采工程实施方案和长线物资相关服务准备。二是南方油气页岩气调查,实现油气新区、新类型、新层系、新理论、新模式的“五新”重大突破。长江上游贵州遵义安页1井钻获日产10万方的高产稳产工业气流,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对该项重大突破给予了高度肯定;四川达州华地1井钻获20余米厚的优质页岩,点火火焰有3-4,开拓了川东高陡构造带页岩气勘查新领域。长江中游湖北宜昌实施的鄂宜页1井、鄂阳页1井,在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获得多个层系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重大突破。长江下游安徽宣城实施的港地1井获得“一油三气”的重大发现。贵州、湖北、安徽和四川等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协同推进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三是西藏羌塘油气调查,利用能源相控理论优选出半岛湖、托纳木两个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大型圈闭构造,羌塘盆地第一口油气参数井—羌参1井成功开钻。四是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创新提出银额盆地存在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新认识,钻井验证发现良好烃源岩,颠覆了传统认识,开辟北方油气勘查新层系。松辽盆地外围调查成果,开辟了大兴安岭及辽西火山岩覆盖区侏罗系油气勘查新区域。陕西镇钾1井首次在石炭系海陆过渡相实现页岩气重大突破,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五是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按照“煤铀兼探”、“油铀兼探”的找矿新思路,指导松辽、鄂尔多斯和二连盆地发现5处具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首次在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发现厚度大、品位高、砂体渗透性好且隔水层发育的工业矿体。

3. 构建地质科技创新人才序列

一是持续推进“人才兴局”战略,完成第二批卓越、杰出地质人才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以及首批优秀地质人才评选,评选出5名卓越、急需紧缺高层次地质人才,授予“李四光学者”称号,评选出17名杰出地质人才、58名优秀地质人才。二是开展了首批“百名人才”评选,9名卓越人才、33名杰出人才、58名优秀人才,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局特色的地质科技人才序列。在中国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引起强烈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顺利成立,岩溶地质国际合作协议成功续签。二是现代地质勘查技术、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第五次运行评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三是新成立了“中国-东南亚南亚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中国-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中国-东北亚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和“中国-西非北非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四是地科院京区地质科研实验基地、华北地区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基地、青岛海洋所东部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上合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实验楼、成都地调中心成都科学城用地得到落实。五是海洋地质调查三艘调查船相继进入连续建造,其中两艘实现合拢。固定翼飞机进入改装收尾阶段,小型直升机和中型直升机进入合同执行期。

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