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2012年地质调查工作重点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2-02-11

    (一)深刻认识两个规律,坚持公益性工作定位。


    以公益服务为主线,进一步深刻理解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在工作中不断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内涵和实质,更好地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切实做好与地勘基金、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衔接,衔接好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二)贯彻落实新机制,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公益性地质工作要充分发挥好以下作用。一是先行和拉动作用。通过公益性地质工作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圈定更多的找矿异常,发现更多的找矿线索,提供更多的找矿靶区,引导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二是统筹部署作用。做好“三个统筹部署”,即各类勘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陆域与海域、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地质调查工作,以及大宗工业原料矿产与新兴产业战略资源、金属与非金属、常规与非常规能源的调查评价工作;三是业务支撑作用。地调局、大区中心和各省厅要积极做好业务支撑工作,形成找矿突破三级支撑体系;四是引领和指导作用。科技创新要贯穿于地质找矿的全过程,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和技术方法问题。


    (三)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地质矿产工作作为技术密集型工作,应以科技进步来推动地质矿产工作的改革发展。加强地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建立地球科学新的系统理论、观念和方法。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创新。充分认识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这些都为地质科技发展展示了广阔前景,指明了奋斗方向。今年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地质理论研究,提升成矿理论认识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地质勘查技术,加强森林、沼泽、戈壁荒漠等景观区的勘查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三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四是提高野外调查的科技和现代化水平。


    (四)拓展地质工作领域,积极服务国计民生。


    一是加强水工环地质调查,选择重点地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开展主要平原区和中西部主要城市的1:25万-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二是不断延长地质工作链,完成主要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和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极地、月球地质调查评价,推动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三是建立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技术支撑体系,开展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污染修复等技术研究,研究矿产资源由量到质再到生态管护的途径,研究地质环境生态管护内容,调查、评价方法。四是做好业务支撑,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应急抗旱、地灾调查等提供快速有效支撑,开展全国矿山卫片执法检查“一张图”遥感调查,加强重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五)着力抓好三个环节,提升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

 
    公益服务是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生命线。做好公益服务,就是要向国家和社会提供满意的地质产品。而产品的决策、设计、生产与服务,关键是要把握好“项目从哪里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这三大环节。也就是要从项目设置、组织实施到成果应用的全过程,都要树立产品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勇于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我服务的内部循环体系,实现从传统的提交地质成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转变。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地质调查能力。

 
    一是稳步推进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二是加快促进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实建强;三是继续狠抓项目经费管理;四是加强生产调度和安全管理;五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树立地质团队和地质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