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十一五后三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目标与主要任务

来源:地调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8-02-22

  (本网讯)2月23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十一五”后三年,地质调查工作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坚持地质工作的“四个统筹”,落实《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围绕大突破,突出基础、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统筹部署,突出重点、强化实施,出成果、出人才,提高保障能力,强化服务功能。

   主要目标是:
1、资源调查:全面完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加快推进矿产远景调查。加强深部找矿勘查示范。探索建立矿产勘查新机制,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新发现矿产地200处,提交具有大型以上远景的矿产地20余处,形成一批资源接替后备勘查基地。
2、基础地质:提高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完成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完成城市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试点示范。实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由14%提高到18%;中比例尺区域重力调查由35%提高到50%、航空磁测由42%提高到52%、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由47%提高到62%。
3、海洋地质:加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和海洋油气资源调查,实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和其它海洋地质调查专项。基本完成4幅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扩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努力实现海域油气勘探新发现。
4、水文地质:初步建立北方主要平原和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体系,完成华北平原、淮河流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平原区第一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开展西南岩溶重点流域水文地质调查,示范解决严重缺水和地方病高发区人畜饮水困难,建立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
5、环境地质:完成重点地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100万平方公里,开展风险区划,基本建成重要地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系统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完成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调查15万平方公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和危险性评价20万平方公里,掌握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开展控制示范。完成一批重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
6、地质科技:组织开展兴蒙造山带等重大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科研攻关。引进、消化吸收、研究开发深部找矿系列探测技术、特殊景观区勘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地质理论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探测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7、国际合作:加强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推进国际合作编图和区域成矿规律对比。启动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完善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加大为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
8、信息服务:加大地质资料清理、深度开发和数字化力度。推广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技术。完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
   着力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是:
1、努力争取地质找矿新突破。
按照“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的思路,统筹部署,突出重点,抓好实施。
全面推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大区地调中心加强与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的协调沟通,加强技术指导。。
在长江中下游、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统一部署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远景调查取得的重要发现,通过规范运作,引入大企业,加大有效的勘查投入,寻求找矿突破。
加强深部找矿示范,以长江中下游、华北陆块、南岭等成矿区带为重点,开辟“第二找矿空间”。
着眼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海量基础地质资料、雄厚基础研究技术力量的优势,加强油气资源前期基础地质调查。
2、扎实做好基础地质调查。
加快推进重点成矿区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物化探工作,提高工作程度,深化成矿地质背景的认识,为矿产远景调查部署提供依据。
在长江三角洲、大瑞铁路等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为地质环境调查和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加强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加强成果的集成与区域综合评价。抓好试点城市的综合研究和评价,着力成果推广应用,完善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3、深化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科学减灾和地下水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特别是做好调查与监测的有机结合,加强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环境地质服务能力建设。
抓好北方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地方病严重区和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北方11个盆地地下水调查成果综合研究与集成等工作。
做好环渤海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提出与地质环境相协调的城市、港口发展战略对策和建议。加强首都经济圈、滇藏铁路沿线、青藏铁路及向西南延长线等重大工程和国土开发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编制1:400万全国环境地质系列图件。
做好重点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络建设。
组织实施好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加强对晋陕蒙、广西大厂、河南中西部等矿集区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4、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重点放在解决制约资源、环境调查的重大科技问题上来,整合力量,联合攻关,加强调查与科研的结合,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使地科院在地质调查主战场真正担当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大区地调中心、专业地调中心和地方公益性队伍都要加强对地质调查过程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以教学示范填图促进区域地质调查和教研与人才培养联动的新机制。
5、大力提升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
推进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加大馆藏资料数字化力度,完善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体系。完成地质资料保密清理。开展地质成果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改进成果表达方式,建立开放式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