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中国矿业大会 > 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媒体播报

“保障工程”,再创地质先行传奇

——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吴启华 特约撰稿 林良俊 发布时间:2017-09-25

为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区地质保障工程”,打造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2015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有关直属单位,会同京津冀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地质调查报告》等,及时提供相关部门使用,发挥了重要先行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的新的历史节点上,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地质调查工作,不仅是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资源整治的重要基础,也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点明确要求大都牵涉到地质调查工作。其中,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等,更是与地质调查工作紧密相关。

为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区地质保障工程”。该工程围绕重点规划建设区地质安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地面沉降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断裂与地壳稳定性评价等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开展综合地质调查,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和三维可视化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 

2015年以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有关直属单位,会同京津冀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系统梳理已有资料和最新调查成果,先后编制完成《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地质调查报告》等,及时提供相关部门使用,发挥了重要先行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建立京津冀地质调查合作机制 

2016年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

会议确定建立“一部三省(市)”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构建“一部三省(市)”地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确保中央与地方地质调查工作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全面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会议提出了《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年)》。这个方案是统一行动的指南。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协调中央财政出资在京津冀地区各类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部署、成果提交和使用,开展1∶5万基础地质和水工环地质调查、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专题调查、技术方法推广应用及京津冀区域成果集成和应用服务。

会议提出,京津冀地区地质调查,需要突破传统地质工作方法。充分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不断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延伸地质工作服务链条,探索建立大地质工作模式。依托云计算技术,构建分类分级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基础信息检索、资源环境情势监测、承载状态预警发布和决策响应等功能,打造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先行区。

会议提出,搭建中央和三省市地质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实施地质调查工作成果“供给侧”改革,按照重大领域、重大专题,分别提交地质调查报告和各类图集,提高地质调查质量和水平,增强成果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合作机制,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地调成果服务区域协同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地质调查成果的转化应用,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等直属单位和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国土资源及地勘部门等近20家单位,分别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开始编制《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和《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

图集紧密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编制需求,按不同服务目标分类编制而成,分为规划应用图件(5张)和基础背景图件(18张)两大部分,突出了根据服务对象量身编制图件的特点,在实用性、可读性和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的针对性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突破。 

图集从服务城镇与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角度,反映了地震与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裂缝、崩滑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从地质安全角度出发,进行了城镇与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分区。从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需要考虑的能源与资源潜力角度,反映了地下水的超采状况,以及地热、煤、铁等主要矿产资源的赋存与开采情况。从耕地保护和管理需要重视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背景角度,反映了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平原区绿色农产品产地适宜性分区。从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状况角度,反映了不同阶段重要湖泊湿地分布特征,浅层地下水污染状况,提出重要湖泊湿地修复建议。从国土资源与环境条件角度编制了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类型图和天津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图。

报告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具有六大有利的资源环境条件:一是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88亿立方米/年,满足了平原区75%的用水需求;二是99%以上无重金属污染的清洁耕地和284万亩富硒耕地,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三是利用地热能资源可以替代目前京津冀燃煤消耗总量的87%;四是区域地壳相对稳定区面积占8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良好;五是326处地质遗迹可纳入环首都国家公园规划;六是地质调查可为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资源基础。但是,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占比高、重大工程分布集中、国土资源开发强度大,协同发展需要高度关注31条主要活动断裂、占平原区面积67%的深层地下水超采、9350平方千米的严重地面沉降、唐山市规划区存在地面塌陷易发区、大规模填海造陆影响海域工程地质稳定性、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加大了海岸带重大工程运行的安全风险、局部地下水和耕地污染严重、部分地区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等8个重大地质问题。

图集和报告已上报中央有关领导,并及时提供京津冀有关政府部门使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成果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突破”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服务作用。 

——支撑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今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迅速行动,会同河北省有关部门,对最新调查资料和以往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利用不到1个月时间,编制完成了《支撑服务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地质调查报告》、《关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五点建议》和系列专题报告,对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条件形成了5点基本结论:一是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较轻,没有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地质安全问题;二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十分有利,宜按深浅两个层位规划开发;三是雄安新区是我国中东部地热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条件最好的区域,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可满足约1.4亿平方米建筑物供暖需要;四是土地质量总体优良,绝大多数土地无重金属污染;五是地下水质优良,适宜饮用,应将深层地下水作为应急供水战略储备资源。报告还对雄安新区地面沉降联防联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开发管理、土地质量动态监测和修复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亲自将报告赠予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许勤,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

为支撑服务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精准对接新区管委会及相关规划部门需求基础上,迅速组织开展了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工作,编制了《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总体方案》,确立了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四大目标,即:构建世界一流的“透明雄安”、打造地热资源利用的全球样板、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基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全过程地质解决方案。6月中旬至7月底,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11家直属相关单位和河北省地矿局,累计投入钻机203台、仪器设备39台(套)、工程技术人员1700多名、野外用车39部,完成了服务新区总体规划的第一阶段野外调查工作。

——支撑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土资源部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北京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及时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地质资料服务;在此基础上,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简称副中心)总体规划需求,进一步梳理多年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资源环境条件,对副中心国土资源空间布局、地下空间利用、地热资源开发、地面沉降防控与地下水资源保护等提出四点建议。报告已提交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使用,以期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提供参考。 

——支撑服务冬奥会场区规划建设。

为支撑服务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场区和京张交通干线规划建设,自2015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京张重点规划建设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和“首都圈地区关键构造部位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地质安全评价”等地质调查项目,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一是崇礼冬奥会场区自然地质条件较好,无区域性活动断裂带分布,地壳稳定性良好,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较低,地基承载条件良好,无制约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重大地质问题。二是在崇礼冬奥会场区成功实施2眼探采结合井,可作为冬奥会举行期间的应急备用水源。三是京张交通干线沿线发育6条区域性主要活动断裂,规划选线应尽可能小角度穿越。成果已提交有关部门参考使用。□ 

Advance Geological Works Recreat a Legend

——Record of how Geological Survey Work Support Beijing-Tianjin -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y Wu Qihua Lin Liangjun

In order to support Beijing-Tianjin -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national strategies, in January 2015, China Geological Survey(CGS) had been carried out a geological guarantee project of Beijing-Tianjin - 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to build a model that is geological work service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ince 2015,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GS)have organized some subordinate units which draw up some reports Including:<atlases on Beijing-Tianjin -Hebei region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 on supporting service Beijing-Tianjin -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geological survey report on supporting service the xiongan new area in Hebei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so on,which reports play a pioneering and basic important r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