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中国矿业大会 > 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媒体播报

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展望

——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展望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 立 发布时间:2016-09-22

摘要

我国非金属矿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现有非金属矿企业8万多家,从业人员120多万人。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93种,年采矿量超过100亿吨,2015年规模以上非金属矿企业采选业主营业务收入5457亿元、利润总额414.1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工业产业集聚速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一定成效,技术与装备水平得到一定提升,绿色矿山建设初见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动非金属矿工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坚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优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制品,创新提升非金属矿工业发展水平,促进非金属矿工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产业稳定发展,其中采选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67%。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出口2010年约60亿美元,2015年约80亿美元,年增长约6%。

产业集聚速度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墨、萤石、高岭土、菱镁矿、硅藻土、硅灰石、碳酸钙等重要非金属矿产,依托资源产地,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采选加工基地,产业向集群园区集中呈现明显发展趋势。目前已建成黑龙江鹤岗、鸡西石墨,江苏盱眙凹凸棒,吉林梨树硅灰石,吉林临江硅藻土等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一定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山治理整顿不断加强,开采秩序逐渐规范;企业数量减少近1万家,规模以上的非金属矿企业数量在逐年增大;非金属矿产品质量、品种规格有所提升,开发了石墨新能源材料、石墨散热导电材料、高性能石墨密封材料、高纯石英、硅藻土复合材料、硅灰石矿物纤维材料、各种功能性填充材料等深加工产品。

技术与装备水平得到一定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发应用一批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了非金属矿行业的发展。如,鳞片石墨选矿工艺技术提升,使鳞片石墨选矿最终混合目精矿品位达到95%以上;非金属矿物粉体干法连续表面改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表面改性粉体的质量和改性作业的效率,而且降低了改性剂的用量和能耗。

与此同时,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取得突破,提高了行业装备水平。非金属矿超细粉碎和精细分级技术装备的设备处理能力、单位产品能耗、耐磨性能、工艺配套和自动控制等综合性能显著进步。在特殊加工技术装备上,如高长径比针状硅灰石粉体加工技术装备方面,国内自主开发的ACM-700E型冲击式粉碎机及TM1200矿物制粉系统,可生产出长径比>12的超细硅灰石粉体。

绿色矿山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国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共59家,涵盖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高岭土、萤石、滑石、石墨、重晶石等12种。试点矿山企业在资源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和矿山绿化等领域进步明显,在行业内属领先和先进水平,对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发展环境与需求预测

目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未来几年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对非金属矿的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同时,经济全球化将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将加速调整,新兴经济体继续崛起,产业和市场发展重心将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转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将会抬头,能源和资源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崛起。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逐年下降的态势,经济增速正处在换挡期。同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一带一路”战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仍将继续拉动投资增长,为非金属矿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对非金属矿产品的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对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性能产品的需求将保持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非金属矿产业新的增长点;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农业、新兴产业等将成为部分产品的重要市场。

“十三五”展望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非金属矿工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坚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优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制品,创新提升非金属矿工业发展水平,促进非金属矿工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的原则,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四是坚持突出重点,五是坚持综合利用。

我国将大力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升级,优化产品和技术结构,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将协调好产能规模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速度与结构、效益的关系,不断加快上下游产业间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有序、健康、绿色发展。

将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非金属矿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产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将着重抓好重点矿种,扶持产业快速发展,引导优质要素向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集聚,带动非金属矿工业全面优化升级。

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合理开发利用非金属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展共伴生资源及尾矿等低品位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2020年,行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10%以上。打造5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收入超1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10个收入超过5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

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明显增加,重点非金属矿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创建中国非金属矿物材料产业联盟,形成“政、产、学、研、用”创新链,并建成一批矿物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一批无序开采、技术落后的小矿山,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矿种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

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扩展新的应用领域,发展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制品,力争其产值所占比重达到60%。

三率指标:重要非金属矿产的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部分矿种废石和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30%至50%。

发展重点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改革:“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渐提高准入门槛,对生产企业提出准入规范条件,淘汰规模小、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传统品质,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提升传统工业原辅材料的品质,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以及高端产品增量,进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实现转型升级;加大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高性能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制品,开发专用化、功能化和系列化产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拓展新应用领域,加快与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发挥非金属矿产品功能特性,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优化重点矿种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升级。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对于非金属矿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建设产业集群,提高行业集中度:根据资源特色,建设以非金属矿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形成从研究开发、产业化到规模发展的能力,构建较完善的产业链,促进和示范引领行业发展。

重点支持现有鹤岗和鸡西石墨、吉林白山硅藻土、吉林梨树硅灰石、江苏盱眙凹凸棒等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与扶持建设内蒙古包头矿物材料、广西贺州碳酸钙、湖南湘潭海泡石、河北灵寿云母、江西新余硅灰石等产业集群。

加快技术创新:我国将筹建中国非金属矿物材料产业联盟:由建材联合会和非金属矿协会共同组织筹建中国非金属矿物材料产业联盟,形成“政、产、学、研、用”的创新链。重点围绕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制品建立“政产学研用”的研发体系,在产业集聚基地建立专业研发中心,针对重要非金属矿产采、选、加工和应用存在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依托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加快开发大型化、自动化程度高的非金属矿专用设备和成套装备。

加快绿色发展:我国将支持非金属矿工业绿色清洁生产与应用,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在资源富集、管理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国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并支持非金属矿企业“走出去”,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建立稳定多元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将在传统非金属矿产品应用的基础上,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农业、生态健康等领域作为“十三五”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制品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非金属矿行业与应用领域融合发展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