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掀起向楷模学习热潮展示“杰出地质人才”风采

吕志成 踏着找矿道路前行的地质人

来源:地质调查报 作者:李丹丹 发布时间:2016-03-15




矿硐内开展工作。

  吕志成,男,1966年10月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地调局发展中心三级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客座教授,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地调局发展中心(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矿产勘查》编委会委员。先后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先进个人、青藏地质科技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长期致力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等方面的业务工作,承担过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老矿山找矿等全国性重大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方面研究成果突出

  首次系统地完成了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有效地解决了矿山深部找矿面临的基础地质矿产难题。实施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成果有效地解决了国有大中型矿山面临的资源问题。2004~2011年,组织实施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230个勘查项目中45个取得突破性进展,探获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80个取得重要进展,探获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94个项目探获资源量达到小型矿床规模。2012~2015年,作为计划项目负责人实施了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168座矿山找矿中,14个矿山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39个矿山取得重要找矿进展,新增资源量达中型矿床规模。

  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358”目标任务完成及解决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矿产问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整装勘查区编(填)制各类图件3000余件;完成重点勘查区1∶1万专项地质填图1300平方千米,完成1∶5万专项地质填(编)图2万平方千米,编制图件150件;完成了整装勘查区和矿集区100处重点勘查区的找矿预测,构建了100个重点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新发现矿(化)体、矿(化)点100余处,优选找矿靶区200处。

  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方面成效显著

  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巨大。新增资源储量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125个,潜在经济价值1.5万亿元,稳定了矿山产能,保障了矿山正常生产,拉动了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后续拉动矿山企业投资勘查约80亿元,找矿成功率高,探获大中型矿床的成功率是54.3%,找矿成功率高达95.2%,社会效益显著。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7年,稳定职工就业65万人,大幅地增加了矿山的后备资源,盘活了国有固定资产和生产系统,稳定或扩大了产能,保障了矿山和周边城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和矿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找矿突破”的新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新机制,并建立技术专家监审制度,项目成果还为《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关于国家矿山地质工作部署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国家矿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项目成果为政府对矿业宏观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和决策依据,在2006年国土资源部报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报告中,项目研究成果作为独立报告报送。在2007年和2011年三部委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危机矿山找矿工作进展和执行情况报告中,有关矿山资源危机程度、资源潜力及相关政策建议等项目成果为报告应用。项目成果还直接应用于河北省等20余个省区矿山找矿工作中,为矿山找矿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成果带动了各省矿山找矿工作,拉动了矿山企业投资。辽宁省、山东省、湖南省等省,依据该成果制定实施了省级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有关矿山资源危机程度、矿山资源状况、生产现状、勘查成果和数据为全国及省级矿产资源规划中矿山地质工作勘查目标制定及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组织开展的矿业城市转型、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科技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方面贡献突出

  参与创建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完成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总论)专著编撰,建立了化学沉积型、非岩浆后生热液型、火山喷流沉积型、陆相火山热液型、高温热液型、中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岩浆型10种主要矿床类型深部找矿空间结构地质模型。创新了深部找矿关键技术,在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和大深度钻探等技术方面极大提高了找矿成果。完成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工作技术体系,出台《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4)》,编制《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建库(数据字典)标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验收实施细则》、《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遥感技术应用指南》、《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综合研究指南》,为规范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实施奠定了基础。创建深部三维定量预测方法体系,建立了三维立体预测技术流程。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方面的成效显著

  在兼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期间,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在业务团队建设方面,努力打造矿产预测和物化探技术应用示范业务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由中青年高级职称和博士后、博士、硕士组成的矿产预测和物化探技术应用示范业务团队30余人。通过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培养老矿山处和勘查处20余位矿产预测业务人员。通过构建物探技术应用示范与数据处理解释平台,在强干扰环境下物探方法技术应用示范、大探测深度物探方法研究与推广、深部矿体定位预测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目前围绕上述业务方向已形成近10人的业务团队。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承担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问题研究计划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叶天竺、吕志成等专家为首,主要地质高校、科研院所教授专家参与的找矿预测研究团队,包括了中科院、地科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核工业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知名专家。通过在业界广泛推广矿产远景调查制定的技术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等,培训各类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地质矿产和GIS等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带动了全国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进步。研发的在业界进行了广泛推广,培训各类技术人员上万人次,向447家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所发放专著10608本,培养了一大批找矿预测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