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展示『杰出地质人才』风采掀起向楷模学习热潮

马震 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地质调查报 发布时间:2015-12-24


  马震,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系水文地质专业,先后在山东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地调局天津中心从事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现任天津中心水环院副院长,专业技术四级。近年来主要承担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区地质保障工程、环渤海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滦河三角洲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等工作,在解决资源环境地质问题、成果转化应用、技术方法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 服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

  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是部局确定的五大需求之一,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地学服务支撑,对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马震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京津冀地区地质调查工作,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他作为主要成员,研究编制了《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主要负责图集初步方案的编制、部分图件的统稿汇总工作。该图集包括: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绿色农业发展、地下水压采、地质灾害防治等规划应用图件5张,土地资源类型、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地热资源、地下空间资源、活动断裂与地震等基础背景条件类图件18张,突出反映了京津冀地区的资源本底综合地质特征和资源承载力,供宏观决策和区域规划参考使用,同时为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并提供给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中央部委、京津冀省(市)政府参考使用。

  他作为核心成员负责《关于河北省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工程规划建议的评价报告》初稿的编制工作。他和团队成员根据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了影响生态过渡带工程规划建设的地质要素,同时,根据已有的地质调查成果,从优质耕地资源保护和环境地质问题治理两个角度出发,系统评价了生态林建设的适宜性,提出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工程规划建议。成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河北省相关部门充分肯定,成为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工程规划的基础地质依据。

  他还负责编制了滦河三角洲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报告。首次系统评价了滦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状况,对污染河流沿岸、废旧塑料和废旧橡胶加工等重点污染区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机理和污染演化趋势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四氯化碳、六价铬等典型污染物在水土中的赋存特征、污染机理、运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编图思路

  马震在工作中始终关注社会需求,并将解决需求问题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导向。《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在编制过程中,综合了地质、矿产、物化遥、水工环,实现了跨专业的综合编图;根据规划建设的需要,从数百份涉及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地质资料中提取了对规划有直接影响的地质要素,采用简介的方式,重点编制规划应用性图件,突出实用性,创新了编图思路和图件表达方式。图件编制完成后,通过中国地调局及时提供给有关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使用,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修改图件,创新了成果转化应用模式,成为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与及时服务的典型范例。

  在图集编制的过程中,进一步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梳理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工作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主持编制了京津冀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实施方案,为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着力培养地质调查人才,大幅度提升队伍的能力

  马震十分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一支由22人组成,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地面沉降调查研究、海水入侵监测预警为发展特色的技术团队。2人入选中国地调局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人,为冶金地勘局等单位开展3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