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新时期地质人

奋战在南粤地质找矿最前线——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发展纪实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发展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网 作者:刘如春 曾 如 发布时间:2011-07-06
     一支拥有百余人、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奋战在南粤地质找矿的最前线。这支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占92%以上,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57%,充分显示了这支队伍巨大的活力、实力与潜力。这就是最近在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中,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A级单位(最高级)的广东省地质局下属的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突出主业,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近年来,广东省地质调查院高质量地完成了一大批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特别是完成了国土资源大调查公益性项目100多项,涉及区域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矿产资源等多个地质调查专业领域,亮点迭出。

  ——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绩显著。据该院院长黄宇辉介绍,广东省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在南岭成矿带的粤北地区、粤西、粤东三个重要成矿区展开,取得重要的找矿成果。

  在粤北,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初步圈定25个有找矿意义的钨锡、铅锌、金银异常和找矿靶区;始兴沟子坑矿区普查新增锡、铜、钨资源量达中型规模。粤西成矿带在大绀山一带发现圈定了一批铅、锌、银、钨、锡找矿靶区。

  广东连平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远景调查初步筛选出八处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和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找矿靶区。其中,在雪山嶂勘查中,发现了3处具有寻找大中型找矿前景的矿产地,被国土资源部划定为全国47个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之一。

  2007年由该院完成的详查评价并通过部储量评审中心评审的大型“广东云安县高枨铅锌银矿床”,就是在实施大调查项目时新发现的矿产地,后经商业性勘查投入,快速评价成型矿床的成功范例,其中银的储量达大型规模,铅锌储量为中型规模。

  从1999年到2010年底,该院新发现矿产地累计27处,其中大型规模4处、中型规模9处。累计新增资源量:银矿4000吨,金矿20吨,钨矿5万吨,锡矿8万吨,铅锌矿120万吨,优质高岭土黏土量1亿吨,铁锰矿石量1361万吨等。

  ——基础地质工作成效显著。在实现了广东省1︰20万陆域区域地质调查、重力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全覆盖的基础上,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53.7%,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36.1%。同时,完成的广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一批重要专项工作,为农业生产、交通、水利、电力和城市规划、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地质科学研究成果丰硕。2003年以来,该院完成的“广东罗定盆地周边银多金属矿评价”等多项成果分别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或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近年来,该院完成的“广东云安高枨铅锌银矿勘查”和“广东云浮大绀山铅锌多金属矿评价”又分别获得广东省地质局科技成果一、二等奖。2006年,该院还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十五’科技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该院目前已实现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部分矿产勘查项目的野外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处理、成图的全过程数字化,地质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程度走在全国的前列。

  找准定位,着力服务“珠三角”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近十年来,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颁布以来,广东地调院先后完成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等一批重要地质项目,为珠三角经济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广东地调院历时4年完成的“广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广州亚运场馆建设,南沙地质灾害防范和治理,广州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和规划,广州市北部水系建设西航道引水首期工程建设,高铁、地铁的选线等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防护中,为广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地质平台。

  该院2005年开始实施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我国首次实现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样品71项元素指标的分析;建立了珠三角经济区信息丰富、高精度的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数据库和农业地质调查评价信息系统;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新发现了珠三角经济区分布着25511平方公里富硒优质土壤,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而权威的依据,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

  广东地调院最近完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查明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数据库和监测网络体系,填补了区内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的空白;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及保障饮水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首次在顺德、中山和江门等地区,发现了大面积的高铵地下水,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评审专家们认为,这是全国首次完成的区域性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也为同类型项目在全国的铺开起到了示范作用。

  发挥优势,当好“一个支撑”、构建“一个平台”

  院长黄宇辉表示,地调院在目前全国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中是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

  广东地调院确定了当好“一个支撑”和构建“一个平台”的工作方针。当好“一个支撑”,即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构建“一个平台”,即为广东省地质局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发挥“平台”作用。

  近年来,广东地调院作为牵头单位,先后承担了《广东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广东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广东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广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多个政策性、时效性强的项目,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该院不断拓展地质工作业务,和兄弟单位一起,仅2010年就取得国家地质项目19项,完成了2011年立项论证25项。

  此外,广东地调院抓住部省合作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先后与中国五矿集团、广东省广晟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了16个合作项目,在粤西、粤北开展商业性地质勘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广东省云浮市大金山多金属矿勘查”和“乐昌市禾尚田地区多金属矿勘查”均初露大型规模的曙光。

  在记者采访结束时,黄宇辉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广东省地调院将按照广东省地质局关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地质家园“的总体要求,加快地质工作的改革发展步伐,着力打造一批以年轻骨干为主体的高素质技术团体,加大全方位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为地质找矿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