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新时期地质人

地质大旗,在南岭上飘扬——记湖南省地勘局湘南地质勘察院

——记湖南省地勘局湘南地质勘察院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雷隆隆 发布时间:2011-05-06
    地质找矿,成就郴州矿业大市

    相对于湘南地勘院,湖南省地勘局408队是老大哥。在共和国的找矿史上,408队可谓战功显赫: 1959年,队长王国骥代表找矿先进集体参加第一届全国群英会,受到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80年,被原地矿部授予“地质找矿功勋单位”称号。1983年,地矿部在郴州试点,推行产业结构改革,将湖南省地勘局408队、409队、417队合并,成立了湘南地质队,即现在的湘南地质勘察院。

  湘南地勘院找矿成果丰硕,先后发现了柿竹园特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红旗岭大型锡矿、黄沙坪大型铅锌矿、新田岭特大型钨矿、砖头坳大型钨矿、南风坳银铅锌矿、枞树板大型铅锌银矿、鲁塘石墨矿、金船塘锡铋矿等重要矿床,郴州因此获得了“有色金属之乡”、“世界地质博物馆”等佳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个院先后为国家勘查矿产地上百处,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0余项。

  可以这样说,正是地质队永不停歇的脚步,蹚出了一个矿业大市——郴州马路纵横交错,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成为湘南经济发展的一颗明珠。当前,郴州市财政收入的60%来自于矿业。

  408队原钻探总工程师胡承光说:“过去,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为祖国的地质找矿事业奉献青春,靠的就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要有地质人精神,任何艰难困苦都可以战胜,地质事业一定会迎来新的辉煌。” 湘南地勘院党委书记郑长春说:“地质工作者对地质事业一往情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三光荣’精神一直在地质人中传承和发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地质人。” 

  骑田岭找矿突破,鼓舞新时期地质人

  湘南地勘院原总工程师廖兴钰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地质工作萎缩,大批地质工作者转行,特别是湘南地勘院这样以地质工作为主、地质技术人员密集的地勘单位,更是雪上加霜。”他的这番感慨,代表了当时大部分地质工作者的认识。1999年,国土资源部开始了第一轮地质大调查,湘南地勘院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把南岭地质找矿纳入到了新的工作规划中,湘南地勘院领来了“湖南千里山—骑田岭锡铅锌矿评价项目”。

  骑田岭是南岭重要山脉之一,山势险峻,不少地段在海拔1200米以上,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植被发育,林木藤蔓缠绕,荆棘丛生。地质队员重打地质行装,走进大山深处。一些地质人员回忆说:“当时地质找矿的条件和环境,比过去更加艰难,多为小股人员作战,任务紧,工作强度更大,每天走几十里的山路,不见人烟,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溪水。更麻烦的是,骑田岭有不少小矿窑,当地一些人对找矿不配合,甚至出难题,地质队员面临着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困难。”高级工程师许以明是骑田岭项目负责人。他身体瘦弱,在骑田岭工作了十个年头,对骑田岭了如指掌。有一次,他到一个个体矿采集标本,背着几十公斤重的矿石从100多米深的矿坑向上爬,累得差点虚脱。

  凭着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情、沐浴着地质查找春风,该院地质技术人员与有关专家反复分析研究,打破常规,创立了“大岩体中的后期小岩体成矿”理论和“一选岩体,二看异常,三看蚀变”的找矿新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探索,该院在骑田岭找到了锡资源量7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700多亿元的世界级特大型锡矿——芙蓉矿田,骑田岭由此一举名扬天下。

  湘南地勘院在骑田岭及郴州其他地区取得的巨大找矿成果,为企业、为郴州、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成果是地质技术人员汗水与智慧的结晶,然而与他们所得收益却反差极大。该院教授级高工伍仁和等老地质表示:“我们虽然盼望社会更加理解地质工作,进一步改善地质工作的条件与环境。作为地质工作者,为国家找到急需的矿产资源,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感到由衷地自豪。” 地质人朴实执着、忘我奉献,只要国家召唤,他们依然会跋山涉水,默默奋战在找矿第一线。

  接续资源勘查,危机矿山又见曙光 

  资源告罄,矿山告急。郴州这个以矿业为依托的城市,资源枯竭、接替资源不足,正危及城市的发展。黄沙坪矿,预计还可以开采三年;东坡矿铅锌矿,开采时限两年;瑶岗仙等大型矿山,也陆续发出资源危机信号。危机矿山找矿,湘南地勘院又一次承担艰巨任务。

  解决危机矿山接替资源问题,需向深部外围要资源,面临许多危险性。黄沙坪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负责人龚述清说:“黄沙坪矿经过几十年的开采,165米标高以上地段的资源几乎采空了,矿山采矿点都转移到165米标高以下的深部。一次我们带领几位地质专家,深入洞内勘查,因洞内空气不畅,待勘查结束刚要离开时,有两位同志倒在了地上,幸亏处理及时,才未酿成灾祸。”东坡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负责人田旭峰也有故事:“在东坡牛角垅矿区,有4名勘探队员作槽探编录,沿山沟行进,突然暴雨如注,队员们赶紧往山上跑,刚爬到高处,就看见山洪滚滚而下。”

  湘南地勘院就是靠着这精神,创新找矿理论、找矿方法,不断实践探索,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终于揭开了东坡、黄沙坪两个危机矿山后续资源的面纱:在黄沙坪老矿深边部找到了一个大型铅锌矿床,一个超大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储量远景铅锌量136万吨,钨钼多金属矿33.76万吨,潜在价值400亿元以上,可延续矿山生产寿命60年以上;东坡矿找到资源量铅锌55万吨、银1500吨、钨多金属9万吨,潜在价值超过200亿元,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0年。

  “三光荣”精神,永远激励着地质人  

  地质成果的不断突破,地质人沉浸在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新贡献的喜悦中。曾经为国家找矿立过汗马功劳的老地质,激情重新燃起,对地质事业发展有着更深的思考。

  他们殷切盼望自上而下不要忘记这支队伍,更多地关注这支队伍,培育这支队伍,重用这支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好他们在地质找矿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穿登山鞋找矿,穿皮鞋找不到矿;要背地质包找矿,提公文包找不到矿;要到深山老林里找矿,在办公室仅仅靠电脑找不到矿。”找矿离不开地质队,地质队伍几十年形成的技术实力、物质基础、文化精神,其他力量无法替代,这是地勘单位和全社会的共同认知。

  院长乔玉生说:“湘南地勘院作为一支专业找矿队伍,唯有扎根地质,方能立院兴业。高举地质大旗,是地质人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政策、环境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地质技术优势,争取更多的机会,积极参与国家能源、资源保障事业,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在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同时,提高我们的社会地位及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快速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及管理体系,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壮大和发展自己”。

  408队队长李定桥表示:“作为‘国字号’的地勘单位,要进一步发扬好‘三光荣’精神,坚守使命,努力为国家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发挥好生力军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转变发展方式,顺应市场形势,抢抓机遇,努力实施好‘大地质’战略,走出一条‘探采一体化’的新路。”

  几十年间,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这支吃得苦、耐得劳、特别能战斗的地质找矿队伍,凭借着“三光荣”精神和扎实严谨、勇创一流的优良作风,从没有倒下,从没有退缩,永远在前进着。地质大旗一直在他们心里飘扬,在南岭的崇山峻岭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