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寿嘉华:地质灾害防治关键在农村

发布时间:2005-11-30

 
   ● 2006 年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历了 1998 年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今年 1-10 月份全国发生地质灾害 98599 起,为去年同期( 17652 )的 5.5 倍;
   ● 地质灾害防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农村。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80 %在农村。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今冬农闲时节联合开展“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用两个月的时间,对我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冀、晋、浙、皖等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县(市)的农民进行地质灾害知识的大面积普及。为何在我国农村广大地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培训行动?这将在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
   记者:为什么将我国山区农村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寿嘉华:目前,地质灾害防治中最为薄弱的是民宅的选址和建设中造成的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的防范问题。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80 %在农村。山区居民多按自然地理条件和风俗习惯,将民宅建在圈椅状的斜坡平台上或地形相对开阔的沟口。实际上,这往往是受滑坡、泥石流威胁的地方,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如 2003 年 7 月发生在四川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的泥石流灾害造成 56 人死亡,就是“山庄”建在沟口上造成的。除此之外,农村居民大量削坡建房而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当,也会留下大量隐患。农民积攒多年才盖起的新房,往往因地质灾害毁于一旦。近年来,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村庄因地质灾害而被摧毁的现象屡屡发生,虽然因预报成功未造成大规模的群死群伤,但未及时预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风险极高,这些问题不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很难取得实质进展。就全国讲地质灾害防治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农村。
   记者:“万村培训行动”在整个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寿嘉华:四部委联合开展农村“万村培训行动”是推进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现阶段,最直接、最有效预防农村地质灾害的途径,就是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通过培训增加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避免引发灾害,参与监测预防,及时发现灾害前兆、组织临灾避险,增强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开展这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就是要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推向农村、推向基层,进一步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地质灾害严重、群众防灾意识较为淡薄,临灾自救互救能力较差和人为引发灾害较多等问题,推动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记者:此次培训的重点是什么?怎样才能保证让农民“学以致用”?
   寿嘉华:此次培训的内容密切结合实际,普及基本常识。着眼于农村防治地质灾害的重点问题,主要培训如何安全地选择村镇和民居房屋建设的场址;在兴建房屋时如何避让防范地质灾害;如何开展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群测群防,尤其是在雨季;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进行临灾避让处置和开展应急救灾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常识。同时,还针对所进行培训的农村实际,调查收集资料,了解当地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引发因素情况和群众防灾的实际需求,选定适合当地实际、简易实用的监测预警方法,并把这些内容融合于教学方案之中。
   为使行动顺利实施,并真正取得实效,培训组专门组建了中央、省两级“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讲团”。实行中央宣讲团与省级宣讲团相结合,基本常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地讲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宣讲团成员以 3 ~ 5 人组成基层培训小组,由一名组长带队,中央宣讲团成员分散到省讲师团中。一定要使群众对培训内容真正“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记者:您认为, 2006 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最主要的成绩和不足是什么?
   寿嘉华:据国土资源部环境司统计资料表明, 2006 年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历了 1998 年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今年 1-10 月份全国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共发生地质灾害 98599 起,为去年同期( 17652 )的 5.5 倍;但是今年 1-10 月份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去年同期仅增加了 15.4% 。可以说,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果显著。这是因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群测群防为主,群专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灾之路。当然,目前防灾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公众防灾意识淡薄,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防灾工作科技含量不高等等。
   记者: 2007 年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什么新计划?
   寿嘉华: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超出了人类的适应能力而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防灾就是要把地质环境的变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防灾最根本的办法是要把不同强度、不同方式的人类活动选择在具有最适宜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地方;控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使其变化不超出人类的适应能力;通过改造地质环境状况使其更适应人类活动的方式和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地质灾害防治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从更全面的角度开展工作。
   据我了解, 2007 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启动得早,计划比较具体扎实。首先是完善评估体制,有效减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出现。在评估的同时加速调查摸底,健全监测体制,提高预警能力,不断规范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防灾科技水平,逐步建立地质环境监管体系。目前,正在组织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收费细则》,同时还将对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划定、标识、管理,不同隐患点的防灾转移方式、转移条件、转移时间要求等进行认真研究,编制《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南》,以逐步规范群测群防工作。
   总之,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制定、实施一系列制度、规定和规程、规范,按照“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要求,逐步完善防灾体制,提高防灾效率,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秦纪民   王菡娟)

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