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经济日报:年轻人,到地质行业工作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2005-11-30


  经济大发展,地质工作要先行。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地质工作,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进入 21 世纪,日益增长的能源矿产需求使我国地勘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地勘业的发展引发地质单位对地质人才的强烈渴求。

  当前,我国急需一大批地质专业人才充实到地质勘查工作第一线。

  地质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张学成 2004 年毕业后在陕西省长庆油田工作至今。他从事的是石油地质工作,勘查油田分布情况。张学成每年有 9 个多月时间在野外,在人烟稀少的茫茫戈壁上,在深山老林里,道路崎岖不平,所有的设备、工具都要靠工作人员肩扛手拿。地质工作者工作起来很难按时休息,夏日里顶着烈日工作上 10 个小时是常有的事。由于地表被植物覆盖,不容易观察岩石分布情况,有时还需要进行井下作业。若是遇到深井作业,由于下去一趟不容易,他们必须从早上 8 点一直工作到下午 3 点,经常顾不上吃饭。但张学成对现在的工作比较满意: “ 辛苦是当然的,但辛苦的同时更有成就感。 ”

  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进行的局属单位人才现状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公益性地质调查的人才队伍已经初具规模。然而,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较为严重的是短缺优秀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野外一线的骨干型地质人才。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宝才介绍说,调研表明,这些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有效途径,激活现有人才、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培养人才、面向社会招聘骨干,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区域性地质调查、专业性地质调查、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四种类型在内的人才队伍,已经初具规模,四类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建精建强。人才结构逐步改善,人才能力日益提高,人才环境趋于优化。

  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人才队伍总量不足, 2005 年底,中国地质调查局共有在岗职工 6523 人,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3788 人,占在岗职工 58% ;在野外一线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 1512 人,占在岗职工 23% ;同时,未来 5 年将有 155 名专业技术人员退休。这种人才队伍规模,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任务的需求,特别是野外一线地质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领军人才、复合型优秀人才和野外一线的骨干型地质人才匮乏。此外,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为 45 : 31 : 24 ,表明人才队伍基础尚不稳定,缺乏后备人才。

  王宝才称,根据这次的调研结果,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在今年底前制订出 “ 十一五 ” 人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该规划将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人员的总体编制、新时期我国公益性地质调查任务需求总量和国家发展目标,科学确定今后 5 年至 10 年的人才队伍的合理布局,抓紧建精建强地质调查队伍,保证在重点成矿区带创造出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

  地质事业需要年轻人

  地勘业是勇敢者的事业,地质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地质工作者常年在崇山峻岭或茫茫戈壁,专业性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

  近年来,地质工作队找矿项目增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地质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质工作现代化和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因素。

  “ 近几年来,地质单位招聘地质人才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地质单位还是较难招到专业人才。 ”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人事处一位相关负责人指出,这几年,地质人才缺乏,也与前几年地质院校专业设置减少、合并院校、招生规模缩小有关。地质单位强烈渴求地质人才,但是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却减少了。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队人事处王科长也对此深有感叹。他说: “ 我们三队已经四五年都没有招来地质专业的毕业生了。在艰苦地区从事艰苦行业,如何吸引人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

  地质人才断层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些地方年轻人少,现有地质工作者的年龄开始老化,不少四五十岁的老地质工作者还在进行野外勘查工作。林锐华所在的天津某研究院, 11 位地质工作者中, 20 多岁的只有 3 个,其余都是 40 岁以上的,年龄最大的已经 50 多岁了。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是一个矿产资源的大投入时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供给保障。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矿产勘查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深部矿、隐伏矿和难识别矿,开拓第二找矿空间,都需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有力支撑,需要把高新技术和新的科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地勘业脊梁的地质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专业人才,是这个发展空间的开拓者,他们肩负着将新技术应用到地质工作中的重任。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决定》要求完善地质体制工作机制、推进地质科技进步、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和加快地质人才开发。

  如何培养复合型探矿者

  地矿院校是地质人才的摇篮、地质科研的生力军,培养地质人才的重任落在地矿院校的肩上。

  为了充实地勘业一线队伍,中国地质大学等地矿院校积极发展地质人才教育:调整优化地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报考地质类专业,加强野外实习教学,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地质一线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王训练谈到地质人才教育时说: “ 为了培养合格的地质人才,地大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室内实验工作和野外实习量,地质类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有半个月到两个月的野外实践时间。更重要的是,学院强调加强基础知识,淡化专业概念,将 20 年前的地质普查专业、岩矿专业和古生物专业合并成一个地质学专业,将本科教育转变成通才教育,使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比较强的实践能力。 ”

  地质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优秀的地质人才是在勇于实践和锲而不舍的奋斗中成长的,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王院长看来,一名合格的地质人才,必须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不畏艰险的吃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很注重对地质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以献身西部为荣,以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为荣。

  “ 未来地质人才的培养方向就是复合型探矿者,为此,地矿院校的教育就要淡化专业,以宽口径代替窄口径,使地质专业毕业生突破专业限制,具备更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更强的动手能力。 ” 王院长说: “ 我们院聘请外教讲专业课,安排学生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实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国际地质市场,接触国外地质教育,更好地充实自己,为日后的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资料链接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存在巨大的第二找矿空间

  目前我国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探明程度仅为三分之一左右,找矿找油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总体上看,固体矿产在我国中西部存在大量勘查空白区或虽有工作但程度很低,东部虽然工作程度较高,但开采深度多在 300 米 或 500 米 以浅,与发达国家普遍具有开发 800 米 至 1000 米 、最深达 4000 米 的能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巨大的第二找矿空间。据介绍,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 92% 以上的一次能源、 80% 以上的工业原材料、 70% 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 30% 以上的农业灌溉用水和三分之一人口的饮用水来自矿产资源。

  国土资源部根据今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将大力加强矿产勘查工作来支撑 GDP 翻两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坚持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举,首先立足于国内,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坚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