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张勤

——擦亮地球化学研究“眼睛”的地质分析与仪器研发专家

发布时间:2016-05-17


  张勤,男,1962年5月生,四川汉源人,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自1983年8月从成都地质学院岩矿分析专业毕业后,一直在物化探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从事地质分析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863计划”、部重点科技公关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和地质大调查项目等1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编写出版专著4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获国家专利三十多项。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等荣誉;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二等奖、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7项。先后被国内三所大学聘为研究生导师,已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

  谢学锦院士曾说过“分析是地球化学研究的眼睛”,而张勤研究员30多年来一直从事地质样品分析的研究和生产工作,努力将地球化学研究的这双“眼睛”擦得更亮。在分析仪器研发、标准物质研制、分析方法技术研究及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推动现代分析技术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广泛采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仪器研发——国产原子荧光光谱仪发展的见证人与主要开发者

  从1983年第一台气体发生-双通道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安装调试到2016年世界领先水平的全自动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的问世,张勤研究员经历与见证了国产原子荧光光谱仪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原子荧光光谱仪(法)的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1983年物化探所与西北冶金地质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气体发生-双通道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张勤研究员完成了XDY-1型和WYD-1型仪器生产样机的总调试和XDY-1型双道原子荧光仪第一台样机的性能测试,该仪器由北京地质仪器厂和江苏省宝应无线电厂批量生产,在全国销售约400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985年研制了应用低压汞灯新光源测定超痕量汞的新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干扰少、设备简单、经济和便于普及推广等优点,该技术和装置售出近200套。自1986年起,该方法就成为物化探所中心实验室测定痕量汞的常规分析方法,已分析样品十几万件,并在国内被100多家实验室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中。

  1993年张锦茂、张勤等创新提出了“氩氢火焰低温自动点燃分析技术和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彻底改变了氢化物的原子化机理,提高了分析灵敏度,降低了测定检出限,为仪器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基础。研发成功了气体发生-单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仪器由仪器研制中心产品化,形成了XGY系列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现已生产销售了400多台套,在地质等分析实验室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6年张勤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研发成功了拥有二十多项专利技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全自动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该仪器有望成为世界领先的新一代原子荧光分析仪器。

  标准物质研制与标准制订——为地质样品分析质量监控保驾护航

  张勤研究员承担完成的地质大调查项目“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系列标准物质研制”,研制完成了15个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12个土壤标准物质、10个生物标准物质,已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在全国地质、环境和食品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参加制定国家标准《GB/T21191-2007原子荧光光谱仪》,参加制定行业标准《DZ/T 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中的《DZ/T 0130.4-2006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0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和《DZ/T 0130.5-2006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1:250000)土壤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分析方法技术研究——保证分析数据科学、准确的技术基础

  张勤研究员提出了溶出计时电位法的新定义、新分类及新校正公式,首次研发了COSC法测定痕量元素新的分析方法;提出了测定痕量铊元素新的吸附-解脱体系;提出了测定痕量硒和锗的新的分析方法,使常规VG-AFS法测定元素数由4个增加到了6个,并在科研生产中推广采用。

  1998年在国内首先引进将ICP-OES/MS用于地球化学样品中多元素常规分析,为ICP-OES/MS在地质实验室的引进推广应用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为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承担完成的地质大调查项目优秀级成果“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76元素测试方法技术和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以现代大型分析仪器ICP-MS、XRF和ICP-OES为主体,结合其它多种专用仪器与技术,创新提出了地球化学样品76种元素配套方法及分析质量监控系统。该成果已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39元素分析、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54元素分析及76元素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中得到具体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已在全国地质实验室推广采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成果获2011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张勤研究员正在承担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地球化学调查元素配套分析方法标准化研究”,总经费663万元,该项目研究成果将会申报成为地质行业标准,为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提供技术和标准支持。

  技术服务——为地质研究提供巨量基础数据

  张勤研究员自1999年至今担任中心实验室主任兼技术负责人,带领和组织中心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将研究开发的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全面应用于科研生产中,特别是将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的地质分析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除了承担本所勘查地球化学专业的各类样品分析外,还大量承担了国家级地质研究所、地质院校所承担的973、863、行业基金、国家专项等科研项目中各类样品的分析任务,以及为巴西、哥伦比亚、蒙古、欧盟等完成76元素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样品分析任务,提供了巨量的优质分析数据,为地质科研做出了显著贡献。十六年来实验室技术服务总收入1.5亿元,累计产生净效益7000多万元,完全满足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张勤研究员在分析方法的确定、质量监控系统的制定、分析质量的控制和审核以及实验室的全面运行管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心实验室在国内外地质分析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地质科研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技术推广——积极推动行业进步

  张勤研究员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专题发言两次,在全国地矿行业(地质、冶金、有色等实验室)做专场技术讲座和技术推广近百场次,接待来实验室短期参观、无偿学习培训的实验室达上百家,有千人次。为“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76元素测试方法技术和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等研究成果及ICP-MS、XRF和ICP-OES等新方法新技术在地矿行业的推广应用,以及推动现代分析技术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广泛采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研究没有止境,张勤研究员一直满怀激情与创新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中国的地质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