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海洋四号”上的“中国梦”

来源:地调局广州海洋局 作者:马公正 发布时间:2018-10-30

从古老的哥伦布航海,到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他们带人类初识海洋;从凌厉的元朝远征西方,到明代郑和远下西洋,我们向世界展示了海洋大国模样。今我国力日盛,能源研究从深地时代迈入深海时代,加之海底可燃冰试采领跑世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在眼前。前人硕果累累,我辈奋起直追,站上巨人的肩膀,探索更广的海洋。在2018年9月底,我有幸参与了“海洋四号”水合物调查航次,自己深感荣幸,也对广州海洋局给我的实习机会表示感激。

登船前一天我们来到南岗,做好准备扬帆起航,但愿航次顺利,一路乘风破浪。时间过得很快,一辆大巴坐到码头,伴随船上一阵长而低沉的汽笛声,我们出发了。船从珠江口开出,掠过两岸林立的高楼,一路奔向星辰大海。早闻出海会有晕船,此时还暗自庆幸,自己尚无晕船表现。离岸远了,我匆匆跑上甲板,看着陆地慢慢在视野里消失不见,满怀激情又带点不安。靠着护栏,看船头推开浪花,船尾翻起碎沫,置身一片汪洋也只在眨眼之间。在这大海之上举目四望,视野几乎一样,海风呼啸而过,船体很不稳当,起起伏伏像荡秋千,像伏在风口浪尖。慢慢的,晕船的感觉袭来,我只能昏昏沉沉躺在船舱,胃里也很难过,随时可能涌泄不满。一觉醒来,到了晚饭时间,勉强吃个半饱,吃少了怕耽误工作,吃多了怕毁了成果。

若未曾去到海上,我不曾见惊涛骇浪直击船舷,那摇摇欲坠的感觉让人不安。大海是喜怒无常的,前一刻还波光粼粼,后一刻就掀起狂澜。想象前辈们在恶劣的海况中依然坚守在研究前线,这份敬业精神可歌可叹。在祖国建设举步维艰时,铁人王进喜创造条件排除万难,为石油会战做贡献;在国力昌盛高歌猛进时,以卢海龙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时代探海人戮力攻坚,拿下可燃冰试采时长、产量双皇冠。那些科学家,是科研事业的中流砥柱,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也在为后人开路。伟大的祖国也是属于年轻人的,我辈不畏挑战与挫折,继续谱写冰与火之歌。

船上的工作是关于化学分析的,我主要帮忙清洗容器、移取溶液、定量测试、记录结果。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文献调研,打磨知识的工具是出海实践,在广州海洋局同事的指导下,学到的东西很多,也对船上的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船上的工作,有种奋斗在科研前线的感觉,一想到这,我仍是激情满满的。当我踏上后甲板,手中握住钢缆,遥想重力活塞器在海底下钻;当我走进化学分析室,操作仪器和试剂,全心全意为海洋研究助力;当我攀上驾驶室顶甲板,俯瞰前进的方向,感受海四那乘风破浪的力量;当我靠在船舷栏杆,手持相机拍下远去的落日,那美景时常浮现眼前。

在这里,有幸认识了一群新朋友,是意外收获,是另一种快乐。还有几个小哥,灵魂十分特别,三言两语就能把我们逗乐。与他们一起工作,有说有笑,不经意间一句话,就把我一天的笑点都承包了,单调的工作也没那么枯燥了。

船上的设施很齐全,甲板上除了逃生用的小艇,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大型器械。临行前紧张的弃船演习,尽管教了一身本领,我却希望封存一生。两人一间没有网络的科研舱,设在船头摇摇晃晃的小厨房,生病了有医疗室,无聊了有健身房。各种口味的方便面,矿泉水也不限量,我们除了认真工作,还得小心不要吃胖。早上端着小椰汁,对着大海讲一首诗,海上的生活也有一丝惬意。

中国梦属于全国人民,能源梦属于一部分人。可燃冰试采成功是能源梦的一小步,也是中国梦的一大步。我国可燃冰研究起步较晚,攻坚克难也只用了十余年,而今形成领跑世界的局面,不禁让人为之喝彩和感叹。辉煌成绩来之不易,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这次出海只是开始,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参与航次,为我海洋强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