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 > 媒体播报

积极对接地方政府 精心服务长江经济带(上游)建设

来源:地质调查报 作者:李明辉 王东辉 发布时间:2015-12-17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包括我国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三省一市,面积约113万平方千米。区内地形地貌及地质背景条件区域性差异极大,各类自然及地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大,但地质灾害、地震等各类地质问题亦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2014年以来,地调局成都中心组织专家队伍,系统梳理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已有地质调查成果,积极对接各级地方政府,研究部署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

  全面整合已有地质调查成果,长江经济带(上游)系列图集系统服务发展规划

  长期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积极开展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调查评价,系统获取了土地、矿产、资源、地下水、环境、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地调局成都中心组织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地质调查院(局)和地勘局下属地质队共约80余名专业人员,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性规划为目的,编制了《长江经济带(上游)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同时,在总结分析2010~2014年“成渝经济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项目成果基础上,精心策划编制《成渝经济区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问题图集》,系统梳理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矿产、能源、地下水、地热、地质遗迹、土地等资源,总结制约城镇与重要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地质问题,指出成渝经济区城镇化主要面临地震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问题,都江堰市、石棉县、芦山县等25个县级以上城市沿龙门山断裂带、荥经-盐津断裂带分布,受地震影响较大,汉源、云阳、万州等26个县级以上城市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隐患。图集分3个层次,共编制图件71张,分别从城镇与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需要考虑的能源与资源潜力、耕地保护和管理需要重视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背景和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状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精心策划成果表达方式,成渝经济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项目积极支撑地方建设

  自2010年以来,中国地调局陆续启动了重庆都市经济圈城市地质调查、川南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及成都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全面完成了重庆市都市经济圈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在查明都市经济圈地质背景条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隧道及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下水应急后备水源地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调查研究成果全面支撑重庆市都市经济圈规划及建设。完成宜宾市、泸州市、绵阳市城市规划中心城区1∶5万工程地质调查,紧密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开展了城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在完善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基础上为区内城市规划、工程建设选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天府新区开展了1∶5万窑子坝幅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测区水文地质条件,开展了地下水应急后备水源地调查,有效支撑服务天府新区建设。截至2015年底,成渝经济区共完成1∶5万工程地质调查31个图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21个图幅。

  本着“精准调研需求、精准服务需求”的原则,2014年以来,地调局成都中心与经济带(上游)三省一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次对接,充分了解四省(市)在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的相关规划情况以及关注的主要地质问题。在互动对接基础上,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出、适度超前的原则,围绕长江上游沿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障,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段)沿江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支撑黄金水道及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开展长江上游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及成渝经济区沿江段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地学依据;开展沿江重要城镇1∶5万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系统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