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局其他活动 > 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 > 交流发言

贵州省岩溶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利用交流材料

来源: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作者:王赤兵 发布时间:2015-12-11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区,地处云贵高原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岩溶发育,部分地方形成山间坝子,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强烈发育的岩溶导致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尽管全省年降水中量达到1000mm以上,受地形和“双重结构”的岩溶影响,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地表水开发难度较大,地下水赋存形式复杂多样,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查明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极为重要。

  一、地下水勘查开发工作进展

  (一)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贵州省水文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早开展了省内主要城市、工矿、农田缺水区的供水水源地勘查;七十至八十年代,完成了覆盖全省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根据中国地调局的统一部署,本世纪初完成了全省岩溶石山区新一轮的1:25万地下水勘查与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并与2003年开始,启动了重点流域1:5万地下水及地质环境调查,并迄今为止,累计完成21个四级岩溶流域的1:5万地下水调查,调查总面积6.7万平方千米,为贵州省岩溶区总面积的51.7%,控制了省内大部分“重点岩溶流域”。

  2007年至2009年,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77号),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内省内国有地勘队伍在全省工程性缺水严重的7个地(州、市),31个县(市、区),开展了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该项工作中完成严重缺水区地下水调查6.06万km3。

  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贵州省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现状。我省拥有流量大于25升/秒的地下河1130条,流量大于50升/秒的岩溶大泉1710个。全省地下水资源多年天然平均补给量457.78亿立方米/年(保证率为50%)、枯季天然排泄量206.119亿立方米/年、表层岩溶水资源量为69.24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138.1亿立方米/年。

  (二)水源地勘查

  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完成了贵阳、遵义、安顺、凯里、六盘水等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瓮福磷化基地、六枝及盘江矿区、遵义县及玉屏县等农田缺水区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提交C级以上地下水允许开采量212.70万立方米/日。水源地主要分散分布在黔北、黔中和黔西北地区,勘查精度以详查为主,个别水源地达到勘探。部分水源地已经投入开采多年。

  (三)地下水资源科研

  “六五”期间,贵州省科委组织贵州地矿局、省科学院山地研究所、贵州工学院、南京大学、成都地质学院等单位开展了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水城盆地的岩溶水资源“攻关”,对各城市中心城区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在独山县、普定县开展了岩溶地下水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采用堵、蓄、提、引等综合方式建成了数座地下水库。 

  进入二十一世纪,省内主要开展了国家科技部重大支撑“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贵州省重大专项“贵州省小城镇喀斯特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岩溶地下水水赋存规律与找水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贵州省岩溶地下水系统功能可持续利用性研究”等科研项目,较系统的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有效方式进行了研究。

  二、地下水勘查开发取得成果

  贵州省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并广泛应用与农田灌溉、城镇工矿供水以及农村人畜饮水中。建国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发展,贵州省地下水的开采量一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70年代以前的广大农村,地下水在开发利用上主要采取引泉(地下河)的形式进行开发利用,仅在局部地段出现了采用工程开凿平硐截引地下河和修建地下水库开发地下水用于灌溉或发电,而采用深井开采地下水作为生活与生产供水水源主要集中在如水城钢铁厂等少量工矿分布区;70年代以后,随着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进展,对岩溶地下水研究水平的提高,凯里、遵义、贵阳、水城、织金等部分城市分别采用了岩溶大泉、地下河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或补充水源,“六五”、“七五”期间分别在普定、独山建设了一批开大利用地下河的地下水库。机井开采地下水也成为全省各地的工矿供水的重要手段,在部分农田集中的地带,也采用了机井井群开采地下水用于农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

  (一)农田灌溉中的地下水利用

  长期以来,地下水是贵州省农田灌溉的重要供水水源之一。

  黔北地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成为地下水提灌示范区,利用地下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25%~30%,使该地区40余年保持了粮食、油菜产量的多年丰产稳产的记录;黔中是贵州高原的中心地带,高原台面上坝子多、耕地广、面积大,区内流量大于20L/s的岩溶大泉及地下河50%已被开发利用,地下水灌溉面积占整个灌溉面积的25%,其中开阳县、息烽县、平坝县、清镇市等占20%~30%。普定县修建地下水库和引水工程32处,引用地下水流量1.9万立方米/日,保灌面积601公顷;安顺市大西桥河、云峰河流域区,地下水利用以提灌为主,提水量占整个灌溉用水量的35%;黔西地区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占总灌溉水量的30%。黔西南州等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平均达25%;黔南以翁安、福泉、独山、长顺、惠水等县农田灌溉用水程度较高,开发方式蓄、提、引并举,大于50升/秒的地下河及岩溶大泉已有近50%被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其中独山县地下水库21座,总蓄水量400万立方米以上,保灌面积达467公顷;玉屏县机井开采地下水量达1058.5万立方米/年,并通过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灌区渠道系统进行统一调度而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解决了800公顷农田灌溉,使466公顷水稻田旱涝保收。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西南岩溶石山地下水与地质勘查与地质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在省内实施了以整治石漠化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平塘县巨木地下河、道真上坝地下河的开发示范工程。

  (二)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中的地下水利用

  全省有78个县(市)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地下水用于城镇生活,分别占供水总量的15%~35%。

  在岩溶大泉开发方面,典型开发工程有:贵阳市汪家大井岩溶大泉为城市生活供水量达3650万立方米/年;遵义市红花岗区有89个地下水开采点,地下水开发利用量达73万立方米/年;盘县老县城及红果新工业区利用地下河及岩溶大泉集中供水,利用量达1777.55万立方米/年;凯里市以大小龙井岩溶大泉为城市供水主要水源,利用量达737.30万立方米/年。

  在利用深井开采地下水方面:典型工程为:贵阳市五个城区有27个用水单位采用深井供水形成自备地下水源地,开采井多达250口;六盘水市水城矿务局、酒厂、水泥厂、水钢等企业利用深井、地下河及岩溶大泉开采,供水量201169.75万立方米/年;除外,安顺市西秀区、遵义市红花岗区、凯里市、都匀市、毕节市和兴义市等6个中心城市,开采机井多达322口,约85%正常生产,在城市供水和工矿供水中发挥了巨大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发挥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巨大经济效益。

  (三)农村人、畜饮水的供水中的地下水利用

  贵州岩溶石山地区约75%的农村人、畜饮水靠利用地下水露头分散就近解决,特别是在地下水深埋的峰丛洼地地区,表层带岩溶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贵州大部分表层带岩溶泉被当地居民广泛利用,开采模数一般为0.063~3.154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以引、提水为主,截水和蓄水型利用方式较少。从2007年-2009开始,贵州省人民政府为解决全省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配合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启动了找水打井工程, 2010-2012年的持续干旱期间的开展了抗旱打井,2013年开展了以及服务于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地下水机井勘查工程。抽调我省地矿局、有色与核工业地质局、煤田地质局所属的地质队(前后有近40家地勘单位)开展机井勘查工作。从2007年至2015年共实施机井4573口,成井3712口,可开发地下水资源量95.64万m3/d,为约540万缺水区农村人口提供了清洁可靠的饮用水源。

  三、我省地下水相关管理措施

  2015年9月,我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规范贵州省地下水勘查管理的通知”,在我省开展地下水勘查备案,由地质勘查处管理勘查,统一收集资料和规范管理工作。2014年,我省建设小康水行动计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门出台了我省机井建设管理办法。地下水监测管理由省环境监测院进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管理则由省水利厅进行。

  四、贵州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贵州省内岩溶地下水勘查开发主要存在的问题为:

  1、已经完成的基础性水文地质调查精度不高,尚不能较好的为经社会发展提供又开扥基础支撑,一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布局去的水文地质和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待查明。

  2、对岩溶区地下河及岩溶大泉的空间分布、地下河及岩溶大泉的有效开发利用方式研究程度不高,即使已开采的地下河及岩溶大泉其开发方式落后、原始,开发利用程度低,不能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应有的作用。

  3、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对岩溶环境保护的研究不足,开发利用工程不合理,导致地下水在开发利用中出现一些不良的负面效应;

  4、缺乏对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统一的规划,目前尚不能对各地下河及岩溶大泉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工程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