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实现水环中心跨越式发展(水环中心 文冬光)

来源:地调局水环中心 作者:文冬光 发布时间:2018-12-27

在地质工作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变的重要时期,近日,局党组组织召开了为期四天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研讨班”,会议内容之丰富、全面、系统为地调局首次。下面我重点从水环中心发展角度,谈谈对当前的形势认识和未来主要任务。

一、当前形势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些新的形势和需求将我国地质工作推到了新的历史节点。局党组明确地调局工作定位“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提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实现“六个一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的建局方略。这些给水工环地质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望蔚蓝的天空、清洁的水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地质工作实现“服务目标、指导思想、发展动力”的根本性转变。

二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尤其是保障清洁低碳能源供应,治理大气雾霾,实现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给地质工作服务能源资源安全指明了方向。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急需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华北地区冬季供暖的最现实、有效的措施。但目前深部地热能勘查程度低,难以指导开发利用规划制定,迫切需要国家加强勘查力度和科技攻关。从长远战略来看,地球深部(干热岩)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可以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永恒的清洁能源。

三是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支撑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水资源确权职能,为传统水文地质工作拓展了内容,明确了服务对象,凸显了支撑政府管理职能的作用。水资源调查和确权职能调整到自然资源部,为地调局全面组织开展以地球系统科学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统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环境、灾害、生态功能为一体的水资源调查研究提供了行政依据。

四是中央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的最新最高要求,为我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等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从本质上讲,地质灾害是一种地质作用,属于地球系统科学范畴,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是各国地调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需要充分吸收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提高调查精度和监测预警能力。

五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需要查明地下资源、环境、灾害情况,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提供地质解决方案。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地质调查与评价任务,需要对工作区的地面、地下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评价,强调的是解决问题,需要为城镇化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全过程的地质服务。

六是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本质上来考察,都与地质工作密切相关,地质工作可以大有可为。局属单位按照各自优势可以为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做出贡献。

以上几个方面的形势,给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水工环地质工作提供了强劲的国家需求。

二、主要任务

按照局党组总体布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环中心将重点开展:

一是全力推进深部地热能调查评价。牵头青海共和干热岩资源勘查与试验性开发示范,承担京津冀深部地热调查评价。协同攻关深部地热能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突破干热岩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快速钻进、压裂与高效换热、环境安全评价等技术。

二是持续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评价。牵头黄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评价,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确权管理和公众服务提供权威的基础数据;承担东北、西南诸流域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评价;继续承担太行山等脱贫攻坚及深度贫困区的找水打井任务。发展水环中心在物探、钻探、监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全局水资源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和引领。

三是积极承担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将三峡库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作为重要任务,推进调查技术升级与监测技术智能化;继续开展甘肃陇南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水环中心将依托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新一代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发,有力支撑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职能。

四是主动承担城市地质调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地质调查任务。

五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积极申请国家五大科研平台项目,近期重点谋划深部地热(干热岩)、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下空间(特殊地下空间)、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立项申报。扎实推进自然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尽快实现水工环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提高地质调查效率和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