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 > 新闻报道

国土资源报:青藏高原大地调呈现四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2-05-22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自一九九九年组织实施以来,国家已投入十点九亿元,有六十五支地质调查队约八千人参与。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在实地检查、调研工作,慰问地调队伍时指出—— 

青藏高原大地调呈现四大亮点 

  编者按:

  青藏高原,有“地球第三极”之称。她是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记录着地球演化历史最壮观的地质事件,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1999年,经国家批准,由国土资源部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广大地质工作者发扬“三光荣”优良传统,跋山涉水,艰苦奋斗,取得了重要而丰富的地质调查成果,为西藏乃至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前夕,本报记者随同中国地调局大地调检查调研组登上了广袤的青藏高原。本报从今日起,连续刊登记者从青藏高原发回的系列报道《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巡礼》,以利于读者更多地了解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工作及其经济社会的作用,更多地了解、关心和支持生活、工作在那里的地质工作者。

  不远处的雪山,在太阳照耀下泛着银光;我们脚下的山顶,岩石缝隙间露出星点。

  2005年7月21日,在海拔5400米的西藏驱龙铜矿勘探区,中国地调局局长孟宪来对中央电视台记者和本报记者说,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实施6年来,已经在基础地质调查研究、重要矿产资源地质调查、解决农牧民生活用水和减灾防灾、围绕青藏铁路建设开展的地壳稳定性调查与监测等四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排列第一的当属对我国仅存的西藏地质空白区1∶25万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历时6年,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它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它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地质工作者足迹已覆盖祖国的陆地全域,所产生的中比例尺地质图件、中比例尺基础数据库,将对社会开放。

  在拉萨东南110公里处的驱龙铜矿,地质调查队伍已获得资源量:铜200多万吨、钼近40万吨、伴生银3700吨,以此为代表,地质调查队伍在西藏雅鲁藏布江等三大成矿带上,已发现300余处矿点、矿化点,预计远景矿产资源量,光是铜一项就达2000万吨以上,占我国已知铜资源量的1/3。这对于长期大量进口铜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西藏有“亚洲水塔”之称,同时又有不少地方严重干旱。6年间,地质调查队伍初步查明了江孜等5个干旱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前景。地质调查队伍还完成了11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工作,查出地质灾害点845处。围绕青藏铁路建设,地质工作者开展的地壳稳定性调查与监测,为青藏铁路优化设计施工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他们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和正在建立的青藏高原铁路沿线活动断裂综合监测系统,将对保障青藏铁路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具有重大意义。

  孟宪来说,此次青藏高原之行,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除了检查地质调查工作,慰问地质调查队伍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实地考察、了解地质调查工作情况,了解部分重要矿点地质情况,同地质调查队伍,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局以及自治区政府领导同志一道,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工作大有干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一定会为西藏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孟宪来说。(记者 刘承国)

  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