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遥感调查:开辟地质环境监测新途径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发布时间:2010-09-28
    2003年~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10个地质调查队、4所院校的200多名科技人员,充分利用现代遥感技术,系统开展了全国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

    系统查明了我国陆域现代冰川、海岸线、河流湖泊、湿地、荒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生态地质环境因子的状况及动态变化规律,首次获取一批陆域全覆盖的大型、整装、多期次、无缝遥感监测定量数据。结果表明,30多年来,我国生态地质环境总体趋于变好,但表现出由环境恶化到回转的阶段性变化;我国现代冰川呈持续退缩状态,长期发展严重影响我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我国海岸线长度持续减少,人工海岸线的比重陡增,对我国海岸带环境压力加大,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我国河流湖泊总体趋于稳定,但区域差异明显,分布不均,内蒙古、江苏等省区湖泊面积退缩最为明显,青海湖等大型湖泊变化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我国天然湿地持续减少,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服务功能下降,无法靠人工湿地增加来弥补,需加强监控和管护;我国荒漠化土地表现出从增加到减少的阶段性变化规律,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石漠化土地表现出从增加到减少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石漠化程度得到抑制;我国松辽平原黑土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直接威胁东北粮食基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规模效应“城市群”,凸显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地质环境问题。

    首次获取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库区135米水位前和175米水位高质量航空遥感数据和环境变化监测成果,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库岸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撑。

    系统分析了我国生态地质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为生态地质环境形成、演化与发展及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地质环境变化主要受第四纪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第四纪地质环境是控制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气候条件是引发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动力来源,但受地质环境控制明显;人类活动是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加速剂,城镇无限扩大、草地过度放牧、土地过度耕作与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等,均加速我国生态环境变化。

    成功建立了全国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信息管理平台。首次建立了集1∶5万、1∶10万、1∶25万、1∶100万多比例尺,第四纪地质、地貌、现代冰川雪线、海岸线、湿地、荒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多因子,1975年MSS、2000年ETM、2007年CBERS三期数据为一体的全国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国遥感调查与监测影像数据、专题解译成果数据、综合科研成果数据的入库管理、查询、对比监测、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长期、动态、快速遥感调查与监测,以及成果的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