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播报您的位置: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媒体播报

彰显文化基因 高擎精神圣火

——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侧记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周飞飞 发布时间:2016-11-22

  为纪念中国地质调查工作100年及中国地质图书馆成立100周年,中国地质图书馆11月13日在北京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以“回溯百年沧桑史,共叙地调人文情”为主题,从文化的角度追溯地质先辈们在百年艰苦跋涉中馈赠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地质文化。

  地质先辈的闪光足迹,有着文化传承的主线

  在历史的夜空中,文化的礼花格外璀璨。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李海清带领大家回顾了100年来地质先辈的光辉足迹。

  100年前,以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为代表的地质先驱为“兴学办矿,实业救国”,创立了地质调查所,提出了“中国的土地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勘探”的主张,并由此开启了中国人独立开展地质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的历史篇章。

  新中国成立前,留洋回国的饱学之士积极投身地质调查事业,以实业救国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地质行业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学家,形成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著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的“李四光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地质调查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地质工作与科技创新的实践,为地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不竭的源泉。在“李四光精神”基础上,形成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三光荣”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事业的灵魂,也是鼓舞新时期青年人投身地质工作、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多年的实践证明,“三光荣”精神作为地质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培养敢打硬仗的地质队伍、推动地质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说,回顾过去,我国地质调查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地质先辈们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建立了百年地调基业;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百年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为地质人奋发进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能量

  研讨会上,长安大学党委书记杜向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党委书记毕孔彰、中国地质图书馆研究员张尔平、河南地矿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宋宏建、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吕金波等13位地质科学、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地调文化的百年传承、新时期地质精神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地质科学传播等做了主题发言。

  一段段声情并茂的演讲、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以多彩地质文化为表象的地质行业精神已成为地质事业之魂。它既反映了地质行业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又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地质行业文化的时代气息,成为增强行业凝聚力、发展地质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

  河南省地矿局办公室副主任杨伯轩认为,地质文化基因是以身许国、为国担当的家国情怀,是事必躬亲、深究其理的探索精神,是知难而上、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心,是甘守寂寞、以苦为荣的豪放秉性,是勇闯禁区、探求未知的创新氛围,它们传承百年,已经深深流淌在地质人血液里,成为地质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最显著的特质。

  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陈虹博士曾经4次参加南极科考。他告诉大家,自1989年以来,地质力学研究所先后有15人、32人次参加了南极科学考察,足迹从西南极,延伸到东南极,随后进入内陆,最近又启动了罗斯海地区第五个考察站的新站选址工作。在这27年间,地质力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付出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努力。正是他们在冰原上艰难跋涉,在冰裂隙中死里逃生,在暴风雪中毫不退缩,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陈虹激情澎湃地说,是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是“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代地质人形象,始终激励着奋战在南极地学前哨的地质科技人员,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沸腾的热血,点燃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

  传播科学精神是弘扬地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令许多参会者感兴趣的是,研讨会专门请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为大会作了《地球“死亡”与毁灭》的主题报告,生动讲述了地球对于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地球生命面临的主要威胁,用科学思维和辩证方法去分析问题,破除伪科学和迷信,呼吁大家共同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张忠慧深有体会地说,从欧阳自远院士的地球科学讲座中,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地质文化的传播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查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再通过科学传播来告诉公众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从而形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地质文化。

  “我们是地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地质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高的境界来认识、理解、传播地质文化。”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的李瑞表示。

  与会者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学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李瑞表示,文化只有得到很好的传播,才能茁壮成长,才能更有生命力;地质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于传播地学知识、推广科普文化、传承地质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好地传播地质文化,就要把传统的方式和新的传播方式密切结合,在坚守传统媒体的阵地的基础上利用好新媒体的便利,共同为传播和弘扬地质文化服务。

  让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胡红拴在主题发言中展现了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地学文化产品。他说,地调百年也是地质文化成长的百年,中国几代地质人在创造中国地质科学奇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化,镌刻建造着一座座地质文化的丰碑。

  文化产品的形式千姿百态,但文化内核却是凝练统一的,那就是从“李四光精神”、“三光荣”精神沃土中生长出的新时期地质行业精神。

  李海清告诉大家,在迎接地调工作百年来临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提出了“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精神指引。

  李海清表示,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折射出了百年地质文化的底蕴,体现了地质工作的特色,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地质工作者要以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为契机,推进地质文化建设,把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地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深入开展新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地质文化理论研究,努力推进地质文化建设,为繁荣地质文化、推动地质调查工作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紧紧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的“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为下一个地调百年续写新的篇章。

  “在中国地质调查工作100年的历史节点上,追溯地调百年历程,探讨地调人文精神,恰逢其时,立意深远。这次会议,对于继承“三光荣”传统,弘扬“李四光精神”,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激励广大地质工作者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姿态、全新的举措投身‘十三五’地质调查工作主战场具有深远的意义,必将进一步促进地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会议进入尾声时,一位代表如是说。